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4119544
當月瀏覽人次:918228
累計瀏覽人次:18827615
最後修改時間:2024-04-26
:::

警報

首頁 > 最新消息 > 警報 > 水稻瘤野螟及水稻白葉枯病已開始發生臺東農改場提醒農友注意防治

水稻瘤野螟及水稻白葉枯病已開始發生臺東農改場提醒農友注意防治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陳文雄表示,台東地區二期作水稻已進入孕穗期,水稻瘤野螟(即俗稱水稻縱捲葉蟲)已在部分地區發生。另受哈格比、辛樂克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極適合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與蔓延,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提早作好前述二項病蟲害防治工作,以免影響水稻生育及導致後期病蟲害的大發生,造成損失。

  水稻瘤野螟為害通常二期水稻較一期水稻為嚴重。一般在二期作水稻分蘗盛期即可發現被害葉片,而孕穗末期至抽穗期間為發生盛期。瘤野螟產卵於水稻葉片上,每隻雌成蟲可產卵100至300粒。初孵化之幼蟲啃食嫩葉葉肉,形成細白線之食痕,二齡後會將葉尖捲成筒狀,並藏匿其中,取食葉肉,殘留長條白色斑紋。一般一個蟲苞內藏匿幼蟲一隻,在蟲苞內幼蟲通常於啃食數條食痕後,便遷移他葉繼續危害。成蟲有趨嫩綠性,生長特別嫩綠繁茂之稻田,瘤野螟產卵量較多,被害亦較嚴重,又葉片較寬厚之品種被害也較葉狹而薄之品種嚴重。當大部分稻田接近成熟而晚植者仍處於孕穗或抽穗期時,受害會較嚴重。

  白葉枯病之病原細菌由傷口或水孔侵入,在葉片邊緣形成波浪狀病斑,病原細菌隨著葉脈往下蔓延,在葉脈兩側形成黃化病斑。露水未乾時,細菌會溢泌在葉緣水孔形成菌泥,隨人員走動或雨水而傳播。在第二期作高溫環境下,偶而會發生白葉枯病急速萎凋型病徵值得注意。午後雷陣雨尤其是颱風易造成稻葉傷口,有利病原細菌感染及蔓延,需嚴防白葉枯病的發生。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建議農友,在瘤野螟防治上可採行(一)清除田邊雜草:田邊溝渠或山邊雜草常為大量瘤野螟成蟲在水稻繁茂前棲息之場所,因此清除雜草可減少成蟲入侵。(二)合理施用氮肥:偏施氮肥造成稻株生長過密及特別嫩綠,均有利於瘤野螟的繁殖與危害,故合理化施肥可減少蟲害的發生與蔓延。(三)藥劑防治:成蟲發生盛期後7天可施用10%得芬諾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75%歐殺松可溶性粉劑1,500倍或2.8%賽洛寧乳劑2,000倍液。

  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除種植中抗或耐病品種、注意施肥(避免偏用或使用過多氮肥),強健植株增加抗病性外,避免清晨露水未乾前行走於已發病之稻株間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施肥或噴藥工作儘可能在下午進行。藥劑防治上,可施用10%鏈四環黴素可溶性粉劑1000倍、6%撲殺熱粒劑、10%克枯爛可濕性粉劑1000倍。如選用克枯爛可濕性粉劑應單劑使用,切勿混合其他藥劑,以免發生藥害。其他推薦之藥劑及施藥方法請參照植物保護手冊。

水稻白葉枯病病徵
水稻白葉枯病病徵

水稻瘤野螟危害水稻植株情形
水稻瘤野螟危害水稻植株情形

 

聯絡人:蘇東生
電話:089-325110-7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