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界的紅寶石-洛神葵 臺東農改場於臺東市光明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
瀏覽次數:338次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推動食農教育政策,邀請在地青農吳美樺小姐擔任講師,於本(114)年4月1日(星期二)在臺東市光明國民小學辦理「洛神葵」食農教育課程,參與學生與教師合計62人。本次課程透過瞭解特色作物生產過程,強調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健康飲食觀念。
光明國小為讓學生們親身體驗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在校內規劃一片「小菜園」,種植番茄、玉米、草莓…等,作為農作學習的場域,今年特別與臺東農改場合作,以特色作物洛神葵為素材,結合青農講師實務經驗,介紹洛神葵品種、生長特性、栽培管理、營養價值及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知識。課堂中,講師教導學生如何查詢食品安全資訊,示範在衛福部食藥署「食品原料整合查詢網站」上搜尋洛神葵,從資料顯示洛神葵的花萼可食用,而未確認安全性的蒴果與果實則不得使用,藉由學習資料查找幫助學生認識洛神葵,也培養查證資訊的能力,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在實作課程,講師以事先準備的幼苗,帶領學童將幼苗移植至校園的小菜園中,教導種植及管理的注意事項,讓學生體驗親手栽培的樂趣及體會耕作的辛勞。課後參與的教師回饋,這次課程讓學生學習到實用的技能,從農育知識延伸到食品安全的實踐,使教育更貼近日常生活。
臺東農改場持續推廣食農教育課程,讓學生們理解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且能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加深對食品來源的關注與判斷,培養尊重自然、珍惜食物的態度。
講師教學情形
學生課堂上與講師進行互動分享
講師引導學生進行洛神葵摘心體驗
講師帶領學生進行洛神葵幼苗移植
學生細心的為洛神葵幼苗澆水
光明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